目前的中东北非局势,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利比亚战局仍在僵持,叙利亚动荡局势又不断升温,这给国际原油价格带来的利多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
依托同煤的品牌优势,同煤电力新能源板块正致力延伸、拉大电力产业链,蓄势发力依托同煤的品牌优势,同煤电力新能源板块正致力延伸、拉大电力产业链,蓄势发力。

以同华发电公司为例,国内首家采用国产超临界660MW两缸两排汽直接空冷汽轮机组和国产500KV电缆及附件设备,填补了国内两项技术空白。如何在现有装机容量314万千瓦的基础上,确保十二五目标实现,同煤电力能源有限公司规划在未来5年新建8个电厂,主要是通过现有4家电力公司的二期、三期扩建。鉴于临汾、侯马、运城等地部分电力企业严重亏损,以及煤炭资源整合后同煤集团在上述地区拥有的煤炭供应优势,同煤电力能源有限公司正谋划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扩张产能。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同煤集团也筹备在所属煤矿建设坑口电厂。同煤集团负责人概括同煤在电力及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可谓起步晚,起点高。
研究、开发新型能源及节能环保的电力新型材料、设备和技术,努力把电力新能源板块打造成非煤产业的龙头。4月29日,同煤年产2000MWp太阳能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产品项目核准建设,正式发布编制环评报告招标公告。以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长期居于老大位置,焦化产业亦长期停留在焦多化少的层次。
但是,发展化工产业河南同样具有很多优势,产业有基础,产品门类齐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市场,而且,河南具有较丰富的煤、盐资源,交通位置全国无与伦比,中部崛起将极大地带动城镇化建设。实际操作中,他们坚持甲醇烯烃烯烃下游产品发展路线,依托永城、义马、驻马店煤化工产业聚集区和濮阳煤盐油化工产业聚集区、获嘉现代煤化工产业聚集区、襄城煤焦化创新工业示范园区等六大煤化工产业聚集区,壮大三大甲醇深加工产业链,到2012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因此,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从传统中脱胎换骨,进行产业升级,成为河南省瞄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原动力。化工产业是河南省确定的4个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以资产、产业、技术和资源重组整合的模式,以优势企业为依托,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加强与国际、国内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的联合,推动河南省化工行业品牌建设,提升全省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煤化工小、散、乱的格局。另一方面,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组织行业推广先进、适用、成熟技术,开展先进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稀缺产品和高端产品产业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制定了河南省二甲醚、甲醇等清洁能源标准和新材料、新产品等的产品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化工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一是壮大煤炭(焦化)甲醇烯烃产业链。在河南设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结构框架中,主要有三大产业链构成框架的龙骨。同时,在豫南加快襄城煤焦化创新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中平能化首山焦化焦炉气制甲醇和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以粗苯产品链、焦油产品链、煤气化产品链拉动循环经济焦化产业园示范建设,以中平能化集团为中心,建成世界上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煤焦化尼龙产业集聚区。
一方面加快技术改造,在濮阳、永城实施壳牌炉、航天炉等已建成粉煤气化装置的技术改造,保证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稳定、长周期经济运行,消化、吸收大型煤化工设备和辅助材料等使用运行经验,开展煤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三是壮大甲醇聚甲醛产业链。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河南将走产业集聚区的路子,依靠深加工和循环经济,走上科学、绿色、理性的现代煤化工之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资源依度强、耗能高产出小,是河南化工产业的主要特点。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该省编制《河南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和完善河南省煤化工、盐化工、化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生产准入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和完善产能过剩行业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4月初,河南省政府对外发布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把改造提升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求加快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新的振兴之路。

豫北豫南煤炭(焦化)甲醇烯烃产业链的双链条,目前已初具规模。开封年产4万吨聚甲醛实现达产达标,正在推动二期6万吨聚甲醛项目建设。
据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秘书长苏东介绍,2011年,该省石化行业预计开工项目45个,两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约1076.66亿元。苏东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以及中部崛起的迫切需要,使该省煤化工产业把着力点放在了创新和管理上。积极推进鹤壁、义马两套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4月初,河南省政府对外发布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把改造提升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求加快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新的振兴之路。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河南将走产业集聚区的路子,依靠深加工和循环经济,走上科学、绿色、理性的现代煤化工之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现代煤化工产业将起到引领的作用,成为河南化工行业的主力军。
实际操作中,他们坚持甲醇烯烃烯烃下游产品发展路线,依托永城、义马、驻马店煤化工产业聚集区和濮阳煤盐油化工产业聚集区、获嘉现代煤化工产业聚集区、襄城煤焦化创新工业示范园区等六大煤化工产业聚集区,壮大三大甲醇深加工产业链,到2012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以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长期居于老大位置,焦化产业亦长期停留在焦多化少的层次。
化工产业是河南省确定的4个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据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秘书长苏东介绍,2011年,该省石化行业预计开工项目45个,两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约1076.66亿元。
因此,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从传统中脱胎换骨,进行产业升级,成为河南省瞄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原动力。豫北豫南煤炭(焦化)甲醇烯烃产业链的双链条,目前已初具规模。
同时,在豫南加快襄城煤焦化创新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中平能化首山焦化焦炉气制甲醇和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以粗苯产品链、焦油产品链、煤气化产品链拉动循环经济焦化产业园示范建设,以中平能化集团为中心,建成世界上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煤焦化尼龙产业集聚区。但是,发展化工产业河南同样具有很多优势,产业有基础,产品门类齐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市场,而且,河南具有较丰富的煤、盐资源,交通位置全国无与伦比,中部崛起将极大地带动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加快技术改造,在濮阳、永城实施壳牌炉、航天炉等已建成粉煤气化装置的技术改造,保证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稳定、长周期经济运行,消化、吸收大型煤化工设备和辅助材料等使用运行经验,开展煤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以资产、产业、技术和资源重组整合的模式,以优势企业为依托,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加强与国际、国内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的联合,推动河南省化工行业品牌建设,提升全省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煤化工小、散、乱的格局。
二是壮大甲醇乙二醇产业链,着力推进洛阳、安阳、濮阳、永城、获嘉5套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力争安阳、濮阳、永城乙二醇项目实现试运行。积极推进鹤壁、义马两套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
苏东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以及中部崛起的迫切需要,使该省煤化工产业把着力点放在了创新和管理上。加快制定了河南省二甲醚、甲醇等清洁能源标准和新材料、新产品等的产品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化工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
重点建设鹤壁年产60万吨和濮阳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MTO)项目,建设获嘉甲醇制40万吨苯乙烯项目,濮阳一期年产20万吨甲醇制烯烃实现试运行,初步形成豫北现代煤化工基地雏形。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河南化工傻大笨粗特征明显,产业结构落后,产品类别低级。
无论从市场容量上来说,还是从资源禀赋来看,河南的化工发展都富有极大的潜力。三是壮大甲醇聚甲醛产业链。在河南设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结构框架中,主要有三大产业链构成框架的龙骨。资源依度强、耗能高产出小,是河南化工产业的主要特点。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该省编制《河南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和完善河南省煤化工、盐化工、化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生产准入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和完善产能过剩行业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一是壮大煤炭(焦化)甲醇烯烃产业链。
另一方面,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组织行业推广先进、适用、成熟技术,开展先进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稀缺产品和高端产品产业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封年产4万吨聚甲醛实现达产达标,正在推动二期6万吨聚甲醛项目建设
虽然目前煤炭基本面良好,但我们也注意到市场的担心,虽然一方面煤价出现上涨带来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但另一方面涨价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将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如果未来通胀出现失控将带来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导致需求大幅下降,最新公布的4月份PMI指数显示,反映内需的新订单指数下降1.4个百分点至53.8%。南非RB动力煤价格指数上涨0.5美元至123.80美元/吨。 |